close
天空貼文軟體臉書行銷軟體關鍵字自然排序點擊軟體各種點擊付費廣告軟體抓姦

得了B型肝炎,每個人的境遇也不同。在以前沒有B型肝炎疫苗的年代,如果母親有B型肝炎帶原,母親生產時,B型肝炎病毒就可能經過胎盤及產道傳給新生兒,如果母體病毒多,傳染力也強,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也大。以前B型肝炎病毒無法定量,但能檢測e抗原做為參考指標,e抗原是B型肝炎病毒繁殖力強時分泌的一種蛋白,e抗原陽性表示病毒多,感染力也強。

在沒有B肝疫苗的年代,同樣是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有些小孩會傳染成為帶原者,有些小孩則自己產生免疫力有了B型肝炎抗體。除了母親的病毒量因素之外,會不會成為帶原者與小孩自己的免疫力有關。不同的孩子,另有一半是來自父親的基因,因此免疫系統自然也不太相同。

e抗原通常代表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性,但是,這只是一種參考數據。實際上病毒的複製情形、病毒在肝細胞核內的活動情形、以及病毒在肝臟的確實數量是沒有辦法這樣量化的。所以,不能夠單純的以e抗原的效價就代表病毒的複製情形。更何況,有一些病患的病毒有DNA核前區突變(pre-core mutation)的問題,病毒仍然在複製,而e抗原卻減少或消失。在臨床上,真正能比較接近病毒的活動性的評估,是要綜合幾項結果,包括、血液中的GPT(ALT)值、B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效價、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的DNA、以及肝臟切片的發炎情形評估(inflammatory score)和肝切片中病毒核心抗原(core antigen)染色所呈現的量等。

基本上,人體克服病毒並且消滅病毒是一連串複雜的免疫反應。當血液中的肝臟消化酶(GOT、GPT)濃度上升,代表肝臟產生局部或全面性的發炎。如果肝炎是由B型與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病毒本身並不會破壞肝臟,而是因為免疫系統(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攻擊肝臟中的病毒而引起肝臟發炎。在自然、未用藥的情形,B型肝炎帶原者之中,每年會有0.5-1%的病患體內病毒會消失,也就是說每一百個帶原者之中,每年大約會有一個人會康復,成為非帶原者,這必須歸功於患者本身免疫反應的成功。而抗病毒藥(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的作用,是抑制病毒的複製,並非殺死病毒。在用抗病毒藥的時候,如果肝臟內沒有進行免疫反應,就只有抑制病毒,而沒有殺病毒。因此,在過去的文獻研究上,只要GPT沒有上升到正常的兩倍以上(約80U/L),用抗病毒藥都是沒有用的,只會增加病毒的抗藥性。這就像濫用抗生素一樣。此外,干擾素也只有5-10%的機率可以治癒病患成為非帶原者。


所謂e抗原是指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進行複製、繁殖時,所分泌出來的一種蛋白質。e抗原陽性(有e抗原)表示B肝病毒量多,繁殖力強,傳染力也較強;e抗原陰性,通常表示血中B肝病毒量較低,傳染力也相對較低,但約有1/3例外,雖然e抗原陰性,但B肝病毒量卻很高,這有可能是B肝病毒為了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偵測、���擊,所以自行突變,失去製造e抗原的能力。

 e抗原陰性的患者接受治療時,效果不比e抗原陽性的患者差,但由於不如e抗原陽性的患者有e抗原陰轉及出現e抗體的停藥參考點,因此使用口服抗病毒時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通常要長期抗戰,用藥療程較長,產生抗藥性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其二,即使停藥後,B肝病毒再復發的機率比e抗原陽性者高。

 但如果放著GOT、GPT長期高低起伏,讓肝臟因為B型肝炎病毒持續發炎,肝臟纖維化則會持續惡化,久而久之肝硬化就容易找上門,發生肝癌的機率也會增加。

在慢性B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自發性的e抗原轉陰時,絕大部分病患血中的肝病毒量(HBV DNA)濃度會大量降低,而肝功能恢復正常。然而,有少數的病患(小於5%)仍然有突變種病毒存在,血中肝病毒量濃度呈現陽性,也就是肝病毒量在血液中的濃度大於10⁴-10⁵ copies/mL,因此仍有肝炎活性。

在自發性e抗原轉陰後,肝病毒量濃度大量降低並且肝功能正常化的病患中,日後仍然有將近20至25%產生突變種病毒再活化的現象,引起臨床上所稱的「e抗原陰性慢性B型肝炎」。不管是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或e抗原陰性慢性B型肝炎,都可以造成反覆性肝細胞發炎傷害,累積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之相關併發症,造成病患的死亡。

其實能否使e抗原轉陰跟個人的免疫力有關,初次感染B肝時免疫力強的人會自行產生抗體,從此不再被B肝感染,但無法產生抗體的從此就變成B肝帶原者。當初年輕時既然無法清除病毒,如果現在超過40歲了(40歲是B肝患者重要的關鍵時刻)已被B肝病毒荼毒多年,您說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B肝病毒能成功的機率有多高?

另外想跟您討論一下,我的認知是打B肝疫苗是為了產生表面抗體,如果B肝帶原者去打疫苗是無法產生表面抗體的,更無法幫助患者的e抗原轉陰從而產生e抗體的,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可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